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走进望谟 » 经济发展

油迈瑶族乡: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元融合促振兴

   字号: [ ]  视力保护色:

油迈瑶族乡坚持党建引领,以集市为载体,通过组织联建、资源整合、服务提质、产业赋能,探索出一条“党建+集市+治理+产业”的融合发展新路径,有效激活乡村经济活力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
组织联建强根基,打造集市发展“红色引擎”。一是支部建在集市上。将各党支部聚集在集市上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整合村干部、网格员、市场监管、派出所、志愿者等力量,设立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,统筹解决集市规划、卫生整治、纠纷调解等问题,形成“一核多元”管理格局。二是党员服务在一线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,开展“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行动”活动,提供政策宣传、摊位协调、安全巡查等服务,累计解决群众诉求30余件,推动集市管理从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细化”转变。三是党建共建创合力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动员多方主体参与,整合各级优势资源,不断丰富服务内容,联合县委宣传部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县消防救援大队、县融媒体中心等县直部门实现资源互用、连片打造、抱团发展,形成组织互联共建、资源互补共强、社会互助共治的乡村振兴新路子。  

服务提质惠民生,激活集市经济“源头活水”。一是优化基础设施。投入资金16万余元改造升级集市硬件,新建185个汽车停车位、54个摩托车停车位,更换LED光源控制器、电池太阳能板147盏,修建从巧降组客运广场至福瑶社区乡愁集市1.5米宽的砖、水泥步道,完善赶集日路标指引、增设垃圾桶、规范摆摊区域等配套建设,打造“20分钟便民服务圈”。二是搭建智慧平台。注册抖音账号“油迈云上集市”,整合供需信息、线上预约、物流配送等功能,推动“线下赶集”与“线上交易”融合,为农民搭建方便快捷的农产品信息平台,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,解决卖农产品难的问题。三是培育特色品牌。进一步探索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民间棋艺(瑶族棋艺)、长鼓舞、传统手工艺等资源,拟打造“文化集市”“传承集市”“非物质文化集市”等主题,为文化产业注入传统血液。  

产业融合促振兴,绘就强村富民“共富图景”。一是延链补链强产业。以集市为纽带,串联“巷逍若”便民饮食坊,形成“自购—加工”链条,自在惬意的美食空间,无拘无束的用餐环境,享受时光在此悠然流淌。采用“八步法”强化牛肉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销售注水、来源不明牛肉等行为,规范牛肉市场,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。二是农旅融合添动能。逐步构建集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生态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,打通产业链环节,促进群众增收致富。依托绿水青山、田园风光,加快美丽乡村建设,大力发展休闲度假、旅游观光、创意农业、农耕体验等产业,充分探索瑶族文化,围绕AAA级景区特色积极打造旅游观光、民族民俗等多元化的体系,推动乡村旅游“井喷式”增长,使之成为繁荣农村、富裕农民、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新兴产业。三是培育人才增活力。通过挖掘干部潜能,强化培育方式,搭建发展平台,注重培养一支善宣传、懂电商的干部队伍,积极开展电商直播培育行动,探索“直播+”发展新模式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“云”动力。

治理创新筑和谐,构建共建共享“幸福家园”。一是政策宣传“赶大集”。充分利用百姓舞台对社保、反诈骗、消防等政策法规知识进行宣传,向赶集的群众及商户发放宣传资料,面对面解答法律疑惑、宣讲政策知识,以“政策赶集”的形式把各类惠民利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,畅通政策传递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政策宣传“零距离”。二是百姓舞台“聚大集”。在福瑶广场打造百姓舞台核心区域,为群众提供一个开放、共享的文化平台,激发群众活力,形成群众主动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。唱歌跳舞、小品、拔河、打糠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营造出了浓厚和谐的文化氛围,向大众展现了油迈崭新文化名片。三是维护秩序“稳大集”。对赶集区域进行分类划分及规划,安排专人对乱设摊位进行劝导,规范设置经营摊点;对交通拥堵现象进行疏导,设置标识警示牌及提示牌,保障路段整洁通畅,消除安全隐患,营造文明有序、安全和谐的集市环境。


    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