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走进望谟 » 社会发展

百人“筑巢”引万人“酿蜜”——贵州望谟“蜂王行动”带强农村劳动力就业

   字号: [ ]  视力保护色:

外出务工村民人数从7.6万人增加至8.3万人,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人数从3328人增加至10351人,劳动力家庭就业年收入从3万元增加到3.5万元,这是贵州省望谟县2019年开展“蜂王行动”以来交出的“成绩单”。

  地处贵州南端的望谟县是劳务输出大县,全县劳动力家庭的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78%。以前,当地村民外出务工有“亲带亲、戚带戚”的特点。由于当地有养蜂的传统,村民便将给他们介绍工作、带他们外出务工的人称为“蜂王”。

  但因未受过相关培训,这些“蜂王”存在搜集岗位信息有限等短板,导致这种传统的务工模式存在人岗不匹配等弊端。

  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,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性,望谟县于2018年组建了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,承揽全县劳动力输出工作。

  该公司总经理余仁强和同事调查发现,当地村民跟随“蜂王”外出务工的意愿强烈。他们经过商议,决定将“蜂王”组织起来,开展相关培训,建立一支有技能、会组织、能谈判、懂法律的“蜂王”队伍。就这样,“蜂王行动”正式启动。

  蒙品欢是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“蜂王”管理办公室主任,他和同事几乎每天都行走在县里的各个乡镇(街道),寻找新“蜂王”。蒙品欢和同事通常先请乡镇(街道)负责人推荐“蜂王”人选,再到村里考察,经培训合格后颁发聘书。

  截至11月11日,望谟县已成功培育“蜂王”254人,实现了16个乡镇(街道)、171个村(社区)的全覆盖。余仁强介绍,“蜂王”们分工明确:在外的“蜂王”负责搜集就业信息,在家的“蜂王”负责给村民推荐岗位和登记、反馈村民的务工意愿。

  此外,望谟县还在宁波、东莞等主要务工地建立了7个劳务协作服务站,为望谟籍外出务工群众提供“全链条”稳岗服务。

  在“蜂王”黄龙之看来,“蜂王行动”最大的好处是增强了务工农民的安全感和就业稳定性。拿不到工资,“蜂王”可以帮忙讨薪;岗位不匹配,“蜂王”可以帮忙协调换工种,甚至换工厂;被裁员后,“蜂王”和劳务协作服务站可以帮忙找工作。

  今年8月,家住望谟县昂武镇红湖村的脱贫户黄教刚因工厂订单减少被裁员。为了再就业,他来到望谟县驻东莞市劳务协作服务站求助,服务站经理杨荣专用时3天,帮他重新找到一份工作。目前,黄教刚已稳岗3个多月,每月收入约4500元。

  同月,杨荣专还帮助望谟县平洞街道的脱贫户黄福纲重新就业,目前每月工资4300多元。杨荣专告诉记者,黄福纲到劳务协作服务站求助前,已被裁员了一个多月。这期间,黄福纲曾多次尝试重新找工作,但因不会说普通话,一直未果。

  据统计,今年以来,望谟县的7个劳务协作服务站发布务工岗位超1.5万个,接待望谟籍务工群众超2.3万人次,帮助超4600余名农民工转岗、稳岗。

  望谟县计划今年在全县171个村(社区)建设“蜂王”就业综合服务站,目前已完成79个。“我们协调金融、物流、交运和通信等部门、企业,由留在村里的‘蜂王’代理相关业务,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,让他们安心履职。”余仁强说,计划未来3年将“蜂王”队伍扩充至1000人以上。

  为加强“蜂王”队伍管理,11月11日,望谟县成立了“蜂王”就业综合服务总站。余仁强介绍,他们会定期对“蜂王”进行考核,清退履职不佳的“蜂王”。

  今年5月,望谟县所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发通知,推广实施“蜂王行动”。截至目前,包括望谟县在内,黔西南州已成功培育“蜂王”1127人。



    
上一篇:
下一篇: